報導
June 2022
來這裡約會不用怕大蒜味! 隨海風走逛雲林四湖品蒜香、賞海邊森林及夕陽美景!
文|下港女子・攝影|朵朵

雲林四湖所產蒜頭飽滿,辛辣有味 ©下港女子
若驅車沿著濱海的台17線,路經雲林,四湖即夾在台西和口湖之間,花點時間在這裡感受蒜頭的香氣、海岸植物的頑強和沿海的陣陣強風,真切地烙印在旅途記憶,難以忘懷。
蒜頭是台灣小吃必備辛香料之一,全台生產的蒜頭約有90%來自雲林,當中又以來自臨海的雲林四湖最多。隨著蒜香一遊這迷人海線小鎮,如同這裡的蒜頭,在面臨劣勢環境,仍有十足精采等著發掘。
嘗嘗吹海風長大的蒜頭
蒜頭一年一收,農曆年後至清明之間即是採收時節。從田裡採收後,四湖人家紛紛搭起掛架曬蒜,這一曬至少得花30~45天。這段期間除了隨時見雨行事,每晚也得將帆布蓋上避免蒜頭被露水沾溼,隔天早上再掀開,日復一日,直到立夏,才能開始整理出貨。等到節氣約白露(國曆9月初)前後,農家再將一顆顆蒜種種下,期待半年後的好收成。
小小一粒蒜頭蘊藏著四湖人的驕傲,雲林沿海一帶風勢強,土壤鹽分高,地勢又較低,遇颱風時常氾濫成災,極少作物能在俗諺「風頭水尾」的惡劣環境下安穩茁壯。然而四湖的蒜為了適應生存,將養分全貯存於一球球鱗莖,結球堅實,蒜瓣口感亦厚實多汁;海風的鹽分也成為增添蒜香與辛辣的助力,宛如海口囡仔(hái-kháu gín-á,海邊長大的孩子)不服輸的嗆辣精神。
跟著返鄉青農林煌智從親自揀蒜開始,學習挑好蒜頭以及儲存小訣竅,再經過簡單幾個加工步驟,在家就能做蒜頭酒、黑蒜頭;甚至蒜頭外那層薄膜,加進紙漿,也能做出有如貝殼反光效果般的蒜膜紙,深入認識、發掘蒜頭不同面相的潛力。
地址:雲林縣四湖鄉林厝村中華路40之1號(台灣海口農糧生產合作社)
參與DIY活動,從清土和揀選蒜頭開始,選好蒜頭訣竅是蒜球外觀完整、厚實,輕壓不會塌陷。©下港女子
海岸植物知識之旅 四湖海岸植物園
四湖的海風有多強烈,面積廣達22公頃的四湖海岸植物園裡的植物最知道。隸屬於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,是全台唯一坐落濱海位置的植物園,以海岸植物生態研究調查、精進全台防風林相的結構為主題。
林試所中埔研究中心蔡景株助理研究員說明,建構海岸防風林必須跟著風向思考,以雲林為例,海風盛行從台灣海峽吹向本島,防風林排列方向即與之垂直相對。又西部海岸線多為沙岸地形,必須從「定砂」開始,並由低到高依序決定樹種配置,逐漸將風往上帶,方能減少風沙。
雖然沿海土地貧瘠又海風強勁,鮮少花色鮮豔植物,然而走一趟植物園可以獲取大量知識,理解植物對應海岸的適應特色,同時一睹全台灣匯集在此的兩百餘種海岸植物,感受它們強韌的生命力。
地址:雲林縣四湖鄉中華路62巷80號(需預約入園)
海岸植物園是發展海岸防風林試驗的重要基地,藏有全台各地的海岸植物。
漫步海邊風景 三條崙海水浴場親水公園
逛完植物園,不妨更進一步實際體會海風的強勁。不遠的三條崙海水浴場親水公園,沙灘平直,安全性佳,岸邊擁有整片濃密蔭天的木麻黃,林相完整,同時是台灣中部少數保有寬廣面積防風林的沿海地區。
曾是早年頗負盛名的天然海水浴場,沉寂多時,近年重新活化,更引進國際風箏衝浪組織帶動水域活動。不敢下水,也能在岸上欣賞海面上的玩家們借力使力感受風的指引,輪流臣服在水面滑行的清涼快感;或等待夕陽落下的漫天色彩,將海面染得一大片橘紅,再隨著海浪翻出波光粼粼,沉溺魔幻時刻之中。
位置:雲林縣四湖鄉三條崙海清宮後方
在適當的天氣條件,來到三條崙海水浴場欣賞落日美景,共享絢麗的晚霞餘暉。
風味美食
獨門蒜醬 烤玉米
與在地小農契作的玉米,烤到熟逼出澱粉甜味,再刷除縫隙中的鬚與表膜,確保每顆玉米粒皆能沾上以自家種植蒜頭混合沙茶醬、醬油和中藥材的獨門醬料,嘗來鹹香!
地址:雲林縣四湖鄉保安路27號
蒜味十足 羊肉炒飯、炒麵
四湖亦盛產羊肉,新鮮直送絲毫沒有腥羶味。只見主廚大火一催、鍋鏟快速翻炒,只靠大骨高湯、在地蒜頭和胡椒提味,關鍵15秒起鍋的羊肉炒麵,鑊氣十足。
地址:雲林縣四湖鄉中正路348~350號間(四湖郵局斜對面)
蒜頭小檔案
蒜整株可吃,幼苗為蒜苗、花為蒜苔、莖葉為青蒜,一般常見小小白白的蒜球為其鱗莖,廚房裡的重要辛香料,常用於去腥增味、殺菌。
【雲林四湖】林煌智蒜你厲害 為偏鄉注入活力|用心的產業|360|美麗心台灣
四湖鄉是靠海的鄉鎮,最大的特色就是海風,也因為海風而造就了這裡的蒜頭品質多汁味道辣又香的特色 。混充的問題一直都存在,而林煌智想到一個好的idea,就是教蒜農蒜頭鬚不要剪得太乾淨,讓消費者認清楚有留鬚的就是台灣蒜頭,因為進口蒜頭無法留鬚。林煌智回鄉後除了蒜頭銷售開發問題外,首要之務先了解村里老人家的需求,從關懷老人做出發點。
四湖青農推蒜頭網路平台上線 增加零售.批發推廣
四湖青農林煌智打造的四湖蒜頭日前得到雲林良品的認證,品牌也不斷推出新的蒜頭產品,最近他的線上平台上線,除了方便零售消費者來買蒜頭,也計畫要到四湖蒜農的倉庫做詳細的紀錄,方便批發商未來可以在網路上先看蒜頭,再到產地訂購,希望可以將四湖的蒜頭推廣出去。
種蒜缺工問題嚴重 青農自組大型剝蒜機-雲林新聞網
四湖鄉是台灣蒜頭的主要產地之一,不過卻因為農村人口外流,以及在地農民高齡化的問題,造成種蒜人工越來越不夠,8月份開始蒜農會陸陸續續開始種蒜,青農林煌智爲此自己研究並組出一台可以剝蒜瓣以及分大小的機器,希望可以幫助農民來解決人工不足的問題。
蒜農手作黑蒜頭 營養價值高風味佳-雲林新聞網
黑蒜頭是這幾年相當流行的食品,因為口感好,氣味又沒白蒜頭這麼嗆辣,這幾年很受消費者歡迎,現在防疫期間就有蒜農推出自己在家裡用電子鍋製作的黑蒜頭,不但好吃,白蒜頭變成黑蒜頭之後還可以延長保存期限,避免蒜頭放到發芽不能吃而浪費的情形發生。
疫情衝擊 青農推"蒜瓣極限箱"自救
防疫期間民眾較不要出門,攏轉到網路買菜買食材,不過透過網路買東西,愛雞一條運費,所以就有賣蒜頭的青年農民推出「蒜瓣極限箱」,就是把蒜頭底乎盡碰底超過不免運費的重量,幫消費者把運費 作最大的利用。
四湖鄉是全台蒜頭主要產區之一,因為合適的天氣讓在這片土地種出來的蒜頭,吃起來的口感和氣味很好,不過隨著農業人口老化,現在鄉內種蒜頭的產業也漸漸面臨斷層的困難,為此原本在台北工作的四湖子弟林煌智,是決定返鄉,並且這幾年是金努力將四湖的蒜頭打造品牌推銷出去,透過結合網路行銷以及串聯在地資源,希望將故鄉的蒜頭,推廣給全台灣的人認識。
青年返鄉翻轉農業 特色伴手禮新春首選
雲林是農業大縣,這幾年也有很多青年跟青農回鄉,也生產出很多優質的農特產,其中在四湖種蒜頭為主的林煌智用蒜頭做酒、跟糖醋蒜,以及種草莓的吳一庭,自己煮健康好吃的草莓醬,還有麥寮莊惟至用在地食材做蔬菜麵,年節到囉,大家也可以考慮 這年輕人所做出來的好滋味來做伴手禮。
雲林新聞網-返鄉青農初試種蒜 打造獨特在地品牌
四湖鄉有一位年輕的農夫-林煌智,本身在台北從事教育文化產業的工作,兩年前因為父母年歲大,因此回到故鄉四湖陪伴父母,但是卻發現沿海地區的蒜頭,品質優質口感特別,因此下定決心,要將四湖的蒜頭打造品牌推銷出去,也為了要更瞭解蒜頭,不曾做田的他,開始了務農之路,希望將故鄉的蒜頭,推廣給全台灣的人認識。